據媒體報道,近日貴州省黔南州三都縣農業農村局對該縣都江鎮原黨委書記韋銀運違紀違法案開展了“一案一整改”警示教育大會。這名“80后”領導干部,先后擔任多部門一把手,卻在權力中迷失自我,在自我膨脹中滑向貪腐深淵。剖析其墮落軌跡,輸在“不服輸”上這一點,尤為引人關注。
韋銀運在懺悔書中寫道:“組織安排的任務從來沒有不完成的記錄,更多時候是作為‘消防隊員’沖鋒在‘滅火’第一線。首戰用我,用我必勝。哪一方面都不想輸給別人,當看到別人有好車開、好房住時,自己在心里就會暗暗較勁,自己一定也要想辦法實現,不能比別人差?!闭且驗樯砩嫌幸还刹环數膭蓬^,韋銀運在工作中脫穎而出,一步步走上重要領導崗位。也正是因為把不服輸的勁頭錯誤地用在了攀比財富和享受上,韋銀運走向了貪婪與墮落,最終輸掉了光明前途。
不服輸的人往往有志氣、有韌勁,能成大事。近日熱播的電視劇《最美的青春》講述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為響應黨中央的號召,減少沙塵暴危害,以馮程、覃雪梅為代表的18個來自中國各地的畢業生,與承德圍場林業部等組成拓荒隊伍,來到被外國專家視為“死亡之地”的高原荒漠塞罕壩的經歷。他們憑著不服輸的精神,種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森林”,創造了沙漠變綠洲、荒原變林海的奇跡。這樣的不服輸,用對了地方,值得學習。但一旦這種勁頭用錯了地方,很可能會造成嚴重后果,韋銀運等人就是典型的反面教材。
說到底,不服輸只是一種態度,對與錯要看奔向什么目標,正所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對黨員干部而言,把不服輸的勁頭用對地方,關鍵是要擰緊理想信念這個總開關,時刻牢記初心使命,時刻牢記黨員身份,在為人民服務方面要奮勇爭先、不甘人后,在個人面子享受方面則不妨退讓三尺、淡然處之。只有把公與私、義與利、得與失、苦與樂這些賬算清楚,才不會為逞一時之快,落得個滿盤皆輸。
(摘自《中國紀檢監察報》)